课后处事新规出台 如何化解"下午3点半难题"
时间:2017-03-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吞武里教育 点击:次 |
题:课后处事新规出台,如何化解“下午3点半难题”?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罗江 赵刚 郭敬丹 高一伟
中小学生放学早,下午3点半、4点半接孩子,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在学校课后处事遍及缺位确当下,商业托管机构的呈现“解放”了一些家长,但鱼龙稠浊的市场也埋下诸多安适隐患。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校内托管”和“社区托管”,进一步推广仍待制度保障。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处事事情的指导定见》,明确学校课后处事事情的主渠道责任。专家认为,做好学生的课后处事事情还需要教育部门协调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并保障教师报酬和科学选择课后处事内容。
家长接娃“两全乏术”催热“托管班”
为辅佐家长解决定时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处事能力,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处事事情的指导定见》,要求中小学丰裕操作在打点、人员、园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当起学生课后处事责任。此前,已有多地进行了相关探索:2014年起,上海市公办小学遍及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供给课后免费看护处事;本年初,江苏省南京市下发通知,所有公办、民办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小学生免费供给延时赐顾帮衬处事……
然而,仍有不少学校暗示不具备供给课后处事的条件。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校长林保培介绍,针对无法定时回家的学生,学校每天会布置3至5名教师在校门相近集中照看。“我们倡导家长定时接学生,不克不及恒久占用教职工的休息时间。经费有限,难以聘请人员组织种种课后勾当。学校面积自己就不大,实施校舍安适工程后扩建了教室,种种成果室相应减少,课后勾当缺乏园地。”他无奈地暗示。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小学副校长涂剑龙认为,课后处事增加教师的事情量,对教师的补贴机制还有待完善,专项经费短缺也限制了课后处事质量的综合提升。“我们想增加体育、艺术教育的课后处事项目,但无论在打点还是师资方面都要大量投入。”
学校、家长“管不过来”,商业性“托管班”应运而生。河北省任丘市的张维平报告记者,本身下班晚不克不及及时接孩子,上初二的儿子每天放学去托管班用饭、上自习,晚上8点半再接儿子。
“托管班”解决了一些家长的后顾之忧,但一些黑托管“趁火打劫”也埋下诸多隐患。“学校周边有10多个托管班,大部分是无证经营。”林保培说,学校曾要求这些机构出示工商营业执照、餐饮处事许可证等证件,但能完整供给的仅一两家。此外,很多托管班在民居内,人员密集且缺乏消防设施,一旦呈现变乱难以及时疏导。
“公益性托管”填补课后处事“真空”
针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处事需求的学校,《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处事事情的指导定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勾当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处事事情。
为破解“3点半难题”,一些学校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性托管”。上海爱心花园公益成长中心党支部书记朱旭明介绍,该机构自2013年起与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合作,每天3点半放学后由志愿者组织学生,以志愿处事的形式进行集中打点。
“每个教室布置30到40名学生,由2名志愿者领导学生做功课,也可以操作操场带孩子们打篮球、做游戏等。”朱旭明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很安心,学生也很甘愿答应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和游戏。
自2012年起,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赤岗、华洲、凤阳四条街道对辖区内的20所中小学校开展社工驻校处事,每周一次派社工到各学校,组织风致教育、心理领导、人际关系交往引导等勾当。昌岗街道家庭综合处事中心主任马文锦介绍,驻校人员都是专业的全职社会处事从业者,需持有助理社会事情师职业资格认定,或具有大专及以上的社会事情专业学历。
“没有经费撑持,很多学校不具备开展校内托管、社工驻校等课外处事的能力,而课后托管也不是社区的常态事情。街道和社区有较为繁多的日常行政事务,没有专门的事情人员对接托管。”马文锦同时指出,广州市各社区视本社区需求和人员、园地和经费等条件决定是否开展社区托管,目前开展相关事情的社区中有的是每天开班,有的则是一周开放2到3天,自由度较大。
化解“3点半难题”尚需多方联动
──吞武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