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铸:发掘树立范例 扶植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时间:2017-03-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吞武里教育 点击:次 |

刘铸,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博士,研究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开始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来,积极开展政策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参与探索构建省、市、县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辽宁省高校率先普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2年推进就业局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创建全国第一个就业创业方向的博士点;2016年推进就业局与沈阳工业大学合作,共建“辽宁省创业研究院”;主持教育部和辽宁省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多项课题,其中,两项获省政府二等奖。
记者: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哪些突出问题?
刘铸: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理念不断深入,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借鉴的经验很少,高校在思维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资源分布、孵化平台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使创业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融入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工程来抓。没有深刻理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关系理解不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系统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真正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和指导服务需求,相差甚远。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上普遍比较浮躁,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关键问题、重点环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实践各环节分唱“独角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管理,工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务部门管什么、指导部门管什么、还涉及其他哪些部门,职责分工、相互关系等等,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界定。校内校外资源缺乏整合和有效的利用。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能力亟待提升
很多高校的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即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无法给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开办企业,实施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系统的、有效的指导。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侧重理论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较少,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有创新创业愿望和勇于创业的学生们实际需求。
4.创新创业项目挖掘不够,创新创业实训和孵化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具体表现在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渠道和体系,具体项目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使得创业企业的发展困难较多。缺少项目、资金、场地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平台未能形成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整合、协调合作的格局,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社会上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和综合配套服务的平台少。目前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创业园区侧重于创业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兴趣不大,支持力度不强。
在移动互联时代,真正要鼓励的是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新型项目的运作。近年来,好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陆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孵化基地、创业园等。但是如何建设、运营,如何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运营,创业企业发展,还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记者: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鼓励、扶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
──吞武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