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院“精准滴灌”培育职业农民
时间:2018-07-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吞武里教育 点击:次 |
本报讯(记者 冯丽)从职高结业20多年,45岁的孙新科去年通过高考单招,成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的一员。“我是个职业农民,家里经营有200多亩农场,出格想多学些农业科技常识,将来把农场做好做大,发动村民一起致富。”近日,孙新科向记者介绍,像他这样的学员,杨凌职院有162人。 近年来,杨凌职院丰裕阐扬农业、水利、林业等方面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村子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将办学与扶贫有效结合,积极实施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成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初阶形成产教融合、校地联动、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连续为贫困地区教育和财富成长“造血”,取得显著结果。 2016年9月,杨凌职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开设职业农民和村干部学历教育班,1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32名杨凌示范区村干部走进杨凌职院开始3年的专科阶段学习。他们与在校大学生一样修满136学分,可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 为了让职业农民学有所获、学而能用,杨凌职院与各地当局联合“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学员中,70%以上是种养殖大户或企业主,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学院缩减了英语、化学、数学等课时,设置了植物发展与改善、田间试验与统计、农机具使用与维护、作物良种繁育技术,蔬菜出产、果树出产、种子查验,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打点等五大模块41门课程,还组织编写了《农药化肥安适使用》《农产品安适掩护》等14本教材。 针对学历教育班学员遍及春秋偏大等特点,杨凌职院选派职称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凭据“季节分段、农学结合、田间课堂、送教下乡”原则开展教学,并实行“双班主任制”,由学院教师和当地当局人员分袂卖力学员校表里安适教育、日常打点查核等事情。 自从上了县职业农民培育学院,陕西省彬县新民镇卧龙村农民孙旭涛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杨凌职院传授的培训、指导下,他转变传统种植方法,用科学要领栽种良种大棚葡萄,使葡萄成熟期提早了25天,亩产1000多公斤。如今,每年带给他七八万元收益的5个大棚葡萄园,成为当地设施葡萄财富成长的示范和样板。 为了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学到并掌握致富的一技之长,杨凌职院阐扬农科教一体化的优势,分袂在陕西的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选建了10个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凭据县域财富和群众需求,重点围绕经济作物、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储运加工营销等内容,对农民开展财富培训,着重解决出产、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两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 杨凌职院始终将财富作为不变脱贫的根柢之策。多年来,学院组建科技小分队,按期组织专家传授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处事和电商培训,办理技工证多少钱,将原本的单薄财富打造成富民惠民的财富。仅去年,杨凌职院就在陕西省12个县开展10个特色财富培训项目30余场,培训人数4600余人次。 杨凌职院还在彬县、凤县和杨凌等地成立产学研示范基地,使基地扶植、科技推广、扶贫事情有机结合起来,让扶贫触角直抵“末梢神经”。 彬县基地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先后成立农业科技处事中心、旱作农业、生态农业、设施栽培、优果工程、新品引进等6个专业示范区,引进名、优、新、特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农业高新实用技术,使不少群众手中的“土疙瘩”酿成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有效敦促了全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成长。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和农村成长需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杨凌职院党委书记赵曼说,学院将把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切入点,变“精准扶贫”为“精准培育”,培养出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和行业领跑者,发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30日第2版
──吞武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