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星星的孩子”圆梦大学:音乐是孤傲最好的解药
时间:2018-06-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吞武里教育 点击:次 |
20日上午,“00后”高三结业生包涵在四川音乐学院从属中等艺术学校(简称“川音附中”)的舞台上怀抱手风琴,熟练地弹起《草原村歌》,他的妈妈庞芝华则在一旁伴舞。很难想象,执业中药师代报名,如此悠扬欢快的旋律,竟出自一名自闭症少年之手。 自闭症又称孤傲症,是一种以相同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畴狭窄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正因如此,人们又把自闭症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 与舞台上的从容差别,舞台下的包涵固然身材高大,但略显拘谨,与陌生人措辞时还会情不自禁地面部抽搐。“这是小时候妈妈教我的曲子,所以我想在结业晚会时弹它,把它送给妈妈。”包涵说,音乐是他最好的伴侣,也是一种让他不会再感受孤傲的喜好。 包涵的妈妈庞芝华曾经是一位中学化学老师。包涵被查出自闭症后,她选择了辞去事情,全职赐顾帮衬包涵。“其时大夫报告我,自闭症没有发病原因,也没有特效药,但是国外有自闭症孩子通过干与干预,过上接近正凡人的生活。”庞芝华说,为了让包涵收获自信与快乐,她让包涵从三岁开始学习手风琴,一学就学了十四年。 
庞芝华给记者展示了包涵从小到大收获的获奖证书。 贺劭清 摄 包涵在成都邑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读小学时,庞芝华应聘了该校清洁工的事情,在学校一边事情一边赐顾帮衬包涵。包涵凭借手风琴、钢琴特长考入川音附中后,庞芝华又向学校申请了坐在包涵课桌旁陪读的资格。多年陪读生涯,让庞芝华被英国《每日邮报》称为“年度最佳母亲”。 为了便利包涵上下学,庞芝华还在学校相近租了一间公寓。“有人对自闭症孩子有误解,认为他们感情不够丰富,其实包涵很体贴我,有什么好吃的城市想着我,本年5月20日还给我发了红包。”在这间简单又温馨的房间,庞芝华给记者展示了包涵从小到大收获的获奖证书,满是笑容。 不久前包涵参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单招测验,并收到了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预登科确认函。本年9月包涵将进入大学课堂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 对付听障、视障、肢障学生,中国一直都有单招单考的学校和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自2017年开始面向精神残疾(高成果自闭症)类考生在相关专业进行融合教育招生。这是中国内地初度有高校单独招收此类考生,为“星星的孩子”进入更高条理学校就读供给了渠道。 包涵先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进行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测验,随后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试读,最终获得了入学资格。“我以前的梦想是考上大学,此刻的梦想是在大学学习计算机技术,制作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包涵说,对付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他十分等候。 据统计,当前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赶过1000万,此中14岁以下的儿童赶过200万。自闭症患者在求学、就业时,要比凡人面临更多困难。 成都邑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于1985年建校,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自闭症。包涵是这所学校结业的、第一位考上大学的自闭症学生。该校校长蔡晓莉介绍,包涵能上大学离不开家庭、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三方面的撑持,“星星的孩子”想上大学需要专业机构对其进行智力、相同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不克不及掉臂实际能力拔高要求。 “生命是多样的,每一位‘星星的孩子’都有本身的价值。”蔡晓莉说,固然中国对自闭症患者的政策不停完善,但自闭症患者上大学、就业仍是少数,这些“星星的孩子”还需要得到各界更多关爱与宽容,辅佐他们融入社会。(完)
──吞武里教育
|